1.培养目标
应用物理学(储能方向)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在储能材料、储能器件、储能工程、新能源等应用物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核心课程、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储能导论、量子力学、储能功能材料、固体物理、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储能热流基础、储能化学基础、电力系统与储能、能源转化及储能科学基础、储氢技术及应用等。
课程体系:课程分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模块,总学分共计174分。
3.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率、深造率、国际交流机会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系统、汽车、电池等涉及储能材料、器件与储能系统开发、制备和应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相关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继续攻读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4. 特色专业与一流专业建设
应用物理学(储能方向)专业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设储能专业方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应用物理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系统、汽车、电池等涉及储能材料、器件与储能系统开发、制备和应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理工融合,突出储能特色,致力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5. 同层次院校优势
(1)立足区域新能源产业,培养特色人才。我校办学所在地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海上风电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坚实。近年来,盐城立足沿海区位特点,利用空间资源优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吸引集聚了国内外一大批知名能源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落户盐城、投资盐城,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新能源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9月,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盐城市“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布局储能产业,推动盐城加快迈进“新能源+储能”时代。新设应用物理学(储能方向)专业,培养能够在储能材料、储能器件、储能工程、新能源等应用物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迎合了盐城区域对储能专业人才需求。
(2)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尝试理科专业工科化办学途径。组建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实践教学,将包括认识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全部纳入整个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了一个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深度共建产教融合课程,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完成技能训练项目,使得学生能较快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强化该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3)跨学科培养。储能技术的基础在于物理和化学,储能设备的核心在材料,储能技术的起源在新能源,所以储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解决复杂的能源存储问题。这种跨学科的特性使得储能专业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能源领域的各种挑战。